今年以來,我國旅游消費熱情高漲,前三季度國內出游人次同比增長15.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7.9%,旅游消費已成為大眾美好生活的標配。同時,旅游消費也呈現出一些新變化、新趨勢。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近日接受中國旅游報社記者專訪,多角度剖析旅游市場變化的深層次邏輯。
記者:今年以來,我國國內旅游市場繼續保持繁榮發展態勢,國內出游人次和出游總花費節節攀升。然而,也有部分業界人士認為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出現增速放緩甚至下滑情況,國內旅游市場存在“旺丁不旺財”甚至“消費降級”現象。對此,您怎么看?
戴斌:從2024年已經過去的主要假期旅游數據看,國內出游人次、出游總花費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比如,國慶節假期,國內出游7.65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出游總花費7008.1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7.9%。同時,據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八九成。
旅游經濟正在步入常態化發展的新階段,正在從快速復蘇走向繁榮發展的新周期,這是我們的一個總體判斷。但是,我們也要關注到,旅游消費行為和旅游產業運行出現的一些新變化。
第一,游客二次出游、錯峰出游人次增多。比如,今年國慶節假期旅游市場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的人有二次出游行為。
第二,出游方式發生變化。自駕出游人次越來越多,這意味著旅游消費開始“前移”,行前消費多了。比如,自駕出游前車要加滿油、要采購旅途所需物資等。從監測數據來看,行前消費已經占到旅游消費的15%以上,而這部分花費目前并沒有納入旅游統計。
第三,旅居結合消費增多。比如,在三亞,一部分游客是住在自有房產中,而不是住在酒店里,并沒有產生傳統意義上的住宿消費;有的去了當地菜市場、夜市、娛樂場所消費,融入了當地居民生活,這部分消費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第四,新型旅游消費不斷涌現。旅游消費鏈條的延展、新型旅游消費的出現,導致我們傳統上對旅游消費的認知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今天的旅游消費已經不只是通過旅游企業提供服務來完成的消費,或者說不只是通過傳統的旅游企業提供服務來完成的消費。
第五,游客越來越多地融入當地居民日常休閑生活空間。“三區一圈”(旅游景區、度假區、街區、商圈)“三館一站”(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等成為主客共享的空間。今天的旅游業是旅游者在定義旅游業,而不是旅游業在定義旅游者;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不僅游覽景區景點,還會走進劇場、菜市場,去當地居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多的城市和鄉村成為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美好生活空間。
第六,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務的完善和政府管理的創新。越來越多的景區景點,特別是都市型景區景點開始降價、免費,成為開放式景區景點,沒有明顯的邊界感、沒有人擠人的壓力感。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開放了停車場、政府食堂,為游客提供便利。
總之,從上述變化去看,就比較容易解釋當下旅游市場宏觀數據和微觀感知的差異問題。
隨著大眾旅游的升級發展,我們可能更少能看到過去那種“排浪式”、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大客流”了,如今游客的旅游消費高度分散化了。所以,我們既要看到傳統業態的增長壓力,也要看到新業態、新技術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疫情陰霾散去,游客回來了,但回來的不是原來的旅游消費模式,更不是原來的出游方式。如果我們看不到這種變化,還希望游客像過去那樣“蜂擁而至”,繼續在傳統的、相對封閉的產業體系之中,僅僅從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典型旅游業態中獲得產業發展的“體感”,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
我們需要認識到,現在旅游業的發展是由旅游者的旅居和當地的生活體驗所引起的經濟現象。今天旅游產業體系已經越來越開放,游客已經廣泛地進入旅游目的地的美好生活空間,旅游對整個經濟社會的貢獻已經廣泛地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
如果以傳統旅游發展模式來解讀當下的旅游經濟發展,這是一種誤讀,是對當代旅游經濟發展現象、規律的誤讀。當旅游進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選項,當游客走進廣大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空間的時候,一個開放、共享、創新、繁榮的旅游發展時代到來了。我們只有看到這樣一個大局,才能避免從局部上、靜態上得出與實際不符的結論,才能夠全面地、發展地去解讀旅游經濟中的一些特殊現象。
記者:不少上市旅游企業陸續公布上半年或前三季度財報,一部分旅游企業實現了利潤增長,一部分旅游企業卻出現虧損情況。對此,您怎么看?您認為旅游企業經營業績出現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戴斌:如何看待這個現象,首先要重申幾個前提。第一,企業是市場主體,其經營狀況或經營績效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也受企業內部的要素組合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多重因素影響。有很多種因素可以導致利潤波動,比如賣掉一個房產,利潤一下就提起來了;某個項目投資失敗了,利潤會大幅下降。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也會對利潤產生較大影響,有時候是以追求市場占有率為導向,有時候是以追求利潤為導向,有時候是以追求未來發展為導向,一個企業的利潤起起伏伏是正常的。第二,上市公司是旅游產業的重要代表性經營主體,但不是全部經營主體,我們要關注到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其中,既有利潤下降的企業,同樣也有大量利潤大幅增長的企業。所以,要看旅游發展的總體盤。第三,對旅游企業的界定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國際慣例上看,比如聯合國旅游組織的一些統計標準,一家企業利潤50%以上來自于對游客服務就可以被視為旅游企業。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旅游企業還是狹義的旅游企業。
總之,在企業盈利問題上,悲觀者永遠是“正確”的,但最后成功的會是樂觀前行者。
我們在獲取旅游企業發展“體感”的時候,既要關注傳統業態,也要關注創新業態;既要看到傳統旅游企業業績分化的狀況,也要看到新興業態的良好發展態勢;既要看到傳統星級酒店收入恢復較慢,也要看到眾多民宿的快速發展;既要看到傳統的旅游車船公司發展放緩,也要看到網約車平臺、共享單車(電動車)平臺、租車平臺的增長。
今年國慶節假期,我們重點監測的滴滴、哈啰、神州等數據顯示,租車費用在大幅度上漲。再從旅游演藝看,無論是上海“消失的法老”展覽,還是北京杜威中心“莫奈與他的朋友們”展覽,票價比電影票貴,卻備受年輕人青睞。旅游六要素之一的“娛”從過去的旅游演藝分散到當地居民的日常娛樂中去了。游客到蘇州,三五好友聽一曲評彈,人均消費并不高,但是積少成多,消費就起來了。
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不是“風險厭惡者”,而是“風險偏好者”。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經歷利潤波動,但是這些波動并不代表行業的總體情況。如家、7天以及滴滴等企業也經歷了利潤波動,甚至虧損,但仍被投資者看好。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旅行社總數為38943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國旅行社總數為56275家。旅行社數量大幅增長,這說明大量投資正在進入旅游領域,這說明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所以,我們獲取旅游企業發展“體感”的時候,要全面系統地看,要從廣義的旅游企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上去看。
記者:近年來,我國積極強化入境旅游宣傳推廣,推出入境旅游便利化政策措施,入境旅游市場持續恢復,“China Travel”刷屏海外社交媒體。國新辦發布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預計入境旅游人次0.95億,同比增長55.4%,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3.4%。然而,也有部分業界人士認為,與國內旅游市場相比,入境旅游恢復不如預期。對此,您怎么看?
戴斌:我們對今年入境旅游發展的總體判斷是超預期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外國人入境旅游市場會接近或達到2019年的水平。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
國家的宏觀政策特別是入境便利化政策帶來利好。截至目前,中國單方面免簽國家已將近30個。此外,還有144小時過境免簽、郵輪入境免簽政策。外國人入境旅游的成本降低了、便利度提升了,自然會激發外國游客到訪中國的熱情。
外國游客在中國的消費越來越便利了。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的政策措施得到貫徹落實。住宿方面,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便利境外人員住宿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地方相關部門、網絡運營平臺不應以資質要求等為門檻限制住宿業經營者接待境外人員住宿,簡化信息采集項目。同時,旅游目的地外語標識牌、外語解說系統越來越完善。各個方面對外國游客越來越友好,展現了一個自信、從容、開放、平等的旅游環境。
旅游場景和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以前外國游客來中國,更多的是看歷史文化、壯麗山河。如今,外國游客對承載中國夢的場景越來越感興趣,比如高鐵、機場、CBD等。過去外國人到中國大多買絲綢、字畫、古玩,但現在買的是手機、無人機等科技產品。
對外宣傳和旅游推廣力度加大。無論是“你好!中國”國家旅游形象的推介,還是“歡樂春節”活動在全球的持續開展,都在逐漸形成強大合力,讓中國形象在海外變得更加正面。從我們監測的海外輿情來看,今年國慶節假期的正面評論達到歷史最高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中國旅游市場。
一個地方的旅游,什么才是最吸引人的?一定是“高品質的生活+真誠善意溫暖的公共服務”。今天的旅游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在于,過去的旅游是“走親戚”,只是去看一看;今天的旅游是“串朋友”,不僅要看一看,還要尋求情感連接。這種情況下,旅游場景建設從“專門為游客到訪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向“主客共享、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的方向轉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的入境旅游發展環境是前所未有的好。我們相信,只要對中國沒有偏見的外國游客,一定會到中國來。不管是“City不City”等網絡語言,還是發自內心的贊賞,或者理性的分析,都體現出中國旅游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記者:您對今年第四季度乃至全年旅游市場情況有何預期?對下一步如何促進旅游消費增長、推動旅游強國建設有哪些建議?
戴斌:預計今年國內出游人次和出游總花費會接近2019年水平,入出境旅游人次恢復到或者接近2019年水平,其中,外國人入境旅游人次可能會高于2019年水平,這是對全年旅游經濟的一個總體判斷。
我們每年觀測的旅游經濟體系主要看“七節兩季”,即一年的7個節假日以及避暑、冰雪兩季。今年7個節假日以及避暑季旅游市場已經實現較大增長。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布局冰雪季。
從我們監測的第四季度旅游經濟運行的一些先行指標來看,居民出游意愿達到歷史新高,將近350座城市的旅游熱度也達到歷史新高,所以我們對全年旅游經濟運行充滿信心。
關于下一步如何促進旅游消費增長、推動旅游強國建設,我認為:一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全面貫徹全國旅游發展大會的精神,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二是要加快建設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理論體系,下功夫研究旅游市場,下功夫對制約旅游經濟發展的3個條件——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時間以及旅游消費意愿——進行系統深入研究,以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理論,最大程度地凝聚發展旅游業的社會共識,集聚旅游業的發展動能。三是要加快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加快建設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旅游企業,形成世界級、國家級旅游線路,以高水平的供給來滿足新的旅游需求,并激發更高層次的旅游消費。四是要最大程度保障國民的旅游權利,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最大程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安心過節、開心旅游的需求,激發廣大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的旅游消費需求。五是要推動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加強與國際社會對話,在世界旅游發展格局中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講述更好的中國故事,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